◎籍海洋
層層推進、狠抓落實,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在“刀刃”上,以“畝產論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祖國北疆這片“希望的田野”才會更加春意盎然
眼下,正是春暖大地、萬物復蘇的好時節。全區各地紛紛搶抓農時、強化保障,從細化春季田管、確保春播面積、強化農資服務等方面先行一步,全力打好農業生產“第一仗”。透過生機勃勃的田間地頭,展現出的是內蒙古穩糧守耕地、讓“糧倉”更充盈的實干圖景。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作為全國13個糧食重點生產省區、8個糧食規模外調省區之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內蒙古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近年來,內蒙古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始終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高點站位定位、統籌謀篇布局,持續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交出了“豐盈大國糧倉、保障糧食安全”的亮麗答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背履繕?、奮楫再出發,我們要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防線,為“中國碗”添上更多“塞外糧”。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保護好今天的耕地,才能端得穩明天的飯碗。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加強用途管制,規范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推進撂荒地利用,為糧食安全夯實“耕”基。建設用地要嚴控增量、挖潛存量、節約集約,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釋放更多生態空間。層層推進、狠抓落實,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在“刀刃”上,祖國北疆這片“希望的田野”才會更加春意盎然。
嚴守耕地紅線,不僅在數量,更要在質量。內蒙古最大的優勢是土地資源豐富,打好土地這張牌,把寶貴的資源用好用活用充分,才能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趕在前、爭上游、做貢獻。在巴彥淖爾市,大力改良鹽堿地讓昔日鹽霜皚皚的連片荒地重新煥發生機,每畝效益足足翻了一番;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效結合,實現了農業產業和人居環境“雙贏”……要實打實從耕地發力,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建設和管理并重,不斷提升耕地質量以及耕地綜合產能,以“畝產論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
人勤地不懶,黃土能生金。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奔走在新征程的賽道上,讓我們敢為人先、趕超爭先,真抓實干、只爭朝夕,錨定建設農業強區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全力以赴把美好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實景畫”,夯實內蒙古現代化建設根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住農業“基本盤”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